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草案規(guī)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jié)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應當負刑事責任。(新華網(wǎng)10月13日)
按照現(xiàn)行《刑法》的相關規(guī)定,對于年齡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對其所犯罪行不用承擔刑事責任。一方面,這一規(guī)定產生于40年前,已經滯后于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另一方面,現(xiàn)在中國未成年人無論是在營養(yǎng)條件、發(fā)育年齡,還是在教育水平、是非判斷能力上,都和4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當他們以成年人一樣的體力犯下嚴重罪行,最后卻以未成年人的身份逃脫刑事責任,確實難以服眾。
如今,這樣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變。針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的問題,草案規(guī)定,將在特別情形下,按照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做個別下調。具體說來,就是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jié)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應當負刑事責任。
盡管只是在滿足特定條件下的“個別下調”,但相比于過去“一刀切”地免于刑責,仍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甚至可以視之為“從無到有”的一種突破。這樣的進步和突破,不但契合了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同時也滿足了絕大多數(shù)公眾對法律公平的樸素期待。
有了“個別下調”,將對未成年人涉嫌嚴重違法犯罪問題起到應有的震懾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引導未成年人的父母加強對子女的約束和管教,讓那些年齡不大,卻因為其違法犯罪行為給別人帶來極大痛苦、產生嚴重社會危害的“小惡魔”得到應有的法律懲戒。按照法律專家和學者們一貫的主張,個別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就是在“一關了之”和“一放了之”之間尋求一種平衡,一種既能夠讓犯下嚴重罪行的未成年人得到應有的懲戒,同時又不至于把其“一棍子打死”的平衡。 對涉嫌嚴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來說,這是一種懲罰,也是一種挽救,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