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口琴就覺得帶勁兒,太幸福了!”10月25日,口琴吹響《年輕的朋友來相會》,71歲的要慶志身體跟隨節(jié)奏擺動,臉上洋溢著喜悅。他所在的“青春永駐”口琴隊成立兩年來,30名隊員感受著音樂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往日的學生變老師,口琴“住進”病房拉起一支合唱隊……口琴隊有趣的故事講也講不完。
學生變老師
柳巷街道起鳳街社區(qū)的老年文藝隊伍很活躍,但當大家在五一廣場看到有人吹奏口琴,既羨慕又渴望。大伙兒推舉起鳳街小學原副校長、文藝隊主力原道蘭阿姨去請老師。原阿姨請回3位義務教學的口琴老師——馬振朝、趙濟英和秦太偉。
大家一看,嚯,馬振朝當年上起鳳街小學時就是文藝主力,而原道蘭當時正是該校的語文老師。沒想到,過了半個多世紀,當年的老師變學生,而學生成為老師。但原道蘭并不介意,笑呵呵地說:“誰能教我們,誰就是老師!”
就這樣,2019年6月,“青春永駐”口琴隊成立了,年齡最長的幾位已經80多歲,平均年齡75歲。老師從“1、2、3”教起,完全零基礎的學生們上了年紀,學起來卻不含糊。老師每周上一次課,剩余時間讓大家回家練習。當時,馬振朝同時帶了3支新成立的口琴隊,另外兩支的隊員都是年輕人。但隨著時間推移,年輕人怠于練習,那兩支隊伍很快解散了?!扒啻河礼v”隊的隊員們卻一個比一個努力,老師要求每天練習半小時,實際上,隊員們有的每天練習兩三個小時。疫情防控期間,大家以網課形式繼續(xù)學習,隊員還三三兩兩約在一起練,遇到不會的干脆找馬振朝“開小灶”。
口琴進病房
漸漸的,大家度過了找音準、音域的最初階段,隊員們能夠吹出像樣的曲子了。
88歲的萬茂昌老人學會了口琴后,經常通過視頻,將自己的演奏作品發(fā)給北京的兒孫。前一段,他前往北京探親,還不忘帶上他的8把寶貝口琴。
80歲的原道蘭阿姨因為燙傷,不久前住院治療。燙傷科的病友們每天喊疼,痛苦的情緒彌漫在病房。原阿姨便讓家人將口琴帶入病房,她伴奏,病友們唱《東方紅》。有了音樂,病房變得溫馨起來。每當聽到口琴聲,其他病房的病友也過來,情不自禁地加入合唱。就連醫(yī)護人員也開玩笑說:“原阿姨,有了您,病房里笑聲比嘆氣聲多了!”
感受生命力
“我們小時候,口琴是隨時可見的樂器。”馬振朝五六歲就學會了吹口琴。幾十年來,只要口琴聲一響起,煩惱就被拋到了腦后。
在他的感染下,“青春永駐”隊的隊員也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口琴隊成立兩年來,已多次參加市級表演和大賽,成為我市老年文藝隊中靚麗的一道風景。如今,老人們已不僅僅局限于每周一次的課程,而是隔天就去文瀛公園練習。他們還被邀請為公園合唱隊伴奏。
58歲的黃晉梅退休后,在公園無意邂逅了口琴隊,看著大家那么歡樂,便也興致勃勃地加入。沒想到,口琴治愈了退休帶來的失落感,每天學習、吹奏、表演,忙得不亦樂乎。現(xiàn)在,她已成為口琴隊的主力。
“六一”演奏兒童歌曲,“七一”歌頌黨恩,“八一”奏響軍民魚水情,“十一”擁抱祖國的生日……不同的節(jié)日和時令,口琴隊都有不同的演奏曲目。在美好的旋律中,老人們感受著幸福,傳播著幸福感,體驗著“青春永駐”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