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xù)蔓延,境外輸入病例時有發(fā)生,國內(nèi)仍有中高風險地區(qū)和本土病例,國慶長假期間,人員流動頻繁,聚集性活動增多,疫情防控壓力加大。截至2021年9月30日8時,全國共有中高風險地區(qū)47個,涉及福建和黑龍江2個省份的廈門、莆田、泉州、漳州、哈爾濱和綏化6個地市。為認真貫徹“外防輸入、內(nèi)防反彈、多病共防”策略,鞏固我省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讓全省人民度過一個歡樂、健康、平安、祥和的國慶佳節(jié),9月30日,山西省疾控中心發(fā)出溫馨提示如下:
一、加強個人防護。請公眾牢記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加強個人防護,堅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個人衛(wèi)生的防疫“三件套”;嚴格落實防護口罩還要繼續(xù)戴、雙手還要經(jīng)常洗、社交距離還要留、窗戶還要盡量開、咳嗽噴嚏還要遮的防護“五還要”。出行時,積極配合落實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行程卡、疫苗接種信息等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措施;外出就餐時,提倡公筷公勺、分餐進食,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二、倡導就地過節(jié)。請公眾密切關注國內(nèi)疫情動態(tài),尤其是中高風險區(qū)動態(tài)變化和感染病例行程軌跡。倡導就地過節(jié),盡量減少跨省出行,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風險區(qū)。如必須外出,請?zhí)崆傲私饽康牡匦鹿谝咔榉揽卣?,合理制定旅行計劃,旅行中全程戴口罩,務必做到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加強個人防護。
三、減少聚集活動。各類聚集性活動要嚴格按照“誰主辦、誰舉辦、誰負責”的原則,制定疫情防控方案,落實測溫驗碼、佩戴口罩、通風消毒等防控措施。旅游景區(qū)景點等人員密集場所必須完善應急預案,落實預約、錯峰、限流等防控措施,嚴禁大量人員聚集。婚喪嫁娶要合理控制規(guī)模,避免大規(guī)模聚集,提倡使用公筷公勺。
四、留存相關信息。日常生活或外出旅行時,提倡非現(xiàn)金支付,注意保留乘車、購物、住宿、餐飲等發(fā)票或電子信息,為疫情處置或食源性疾病溯源調(diào)查等工作提供全面準確信息。
五、加強返程管理。外出返程后要做好個人健康監(jiān)測,密切關注自身及家人的身體狀況,提倡從外省返晉人員主動做一次核酸檢測。如有國內(nèi)中高風險地區(qū)旅居史或與感染病例活動軌跡有交集的,須第一時間主動向所在社區(qū)(單位)或入住酒店報告,積極配合落實當?shù)胤揽卮胧?。若出現(xiàn)發(fā)熱、干咳等癥狀要立即就近就診,就醫(yī)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加強多病共防。天氣漸涼,將進入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其他感染性腹瀉、結核病等秋冬季傳染病高發(fā)期,可能與新冠肺炎疫情出現(xiàn)“疊加”,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嚴峻,公眾要高度警惕。公眾要及時增減衣物,定時開窗通風,合理飲食,加強鍛煉,勞逸結合,開展自身健康監(jiān)測,做好對秋冬季常見傳染病的預防。特別是老年人、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要盡早注射流感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真正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
七、防止蚊蟲叮咬。秋季也是蚊蟲叮咬多發(fā)季節(jié),公眾要注意預防乙腦、黑熱病、登革熱等蟲媒傳染病。郊游或外出時盡量著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野外旅行時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使用蚊蟲驅(qū)避劑;避免在蚊蟲出沒頻繁的時段(上午7-9時和下午4-6時)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防止蚊蟲叮咬。
八、主動接種疫苗。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是建立群體免疫屏障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減少重癥和死亡,阻斷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國慶期間,我省各疫苗接種點正常工作,疫苗接種不停息。請12歲以上人群積極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為筑牢全人群免疫屏障,鞏固全省疫情防控成果,做出每一位公民應有的貢獻。
節(jié)日期間全省各級疫情防控機構將堅持領導在崗帶班和24小時應急值守,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將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決策、第一時間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