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記者從太原市軌道公司了解到,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圍護結構嵌固深度專題通過專家評審,本次評審會對1號線工程費用及后續(xù)軌道交通線路意義重大,為初步設計批復及施工圖設計工作奠定了扎實基礎。其中,換乘站下元站一島兩側方案獲得高度認可。
圍護結構的嵌固深度一直是多方關注的焦點,它關系到基坑的安全性、經濟性。據悉,1號線一期工程車站均采用明挖法施工,沿線穿越了復雜多樣的地質單元。疫情尚未結束,安全仍是前提,太原市軌道公司組織召開專家網絡評審會。會議采用“現場+線上視頻”形式開展,邀請了來自北京、西安、太原的8位專家,分別有國標編制專家、地標編制專家及熟悉太原地區(qū)施工方面的專家,公司規(guī)劃設計部、工程管理部及各參建單位參加了會議,線上線下共計50余人。
評審會專家對優(yōu)化設計的方案和結論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并表示一致認可,對圍護結構的嵌固深度、基坑整體穩(wěn)定性、抗傾覆設計及土反力等議題進行了重點討論并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明確了東西山片區(qū)圍護結構嵌固深度應根據計算確定并不小于0.3倍基坑深度的一致意見。
此外,山西晚報記者還了解到,下元站作為軌道交通1、3號線換乘車站,車站周邊有大型公交樞紐和商業(yè)綜合體,客流量大,換乘比例高,無論是近期還是遠期,都是汾河西岸最重要的換乘節(jié)點,也是軌道交通線網中的重要支撐點。在眾多方案中凝練出一島兩側、島島L形、島島T形、島島十字換乘4個方案,并再次邀請國內知名建筑、結構專家,尤其是廣州、上海資深的運營專家,通過線上會議形式對下元站設計進行審查。
專家組預先審閱設計資料,認真聽取匯報,對四個方案進行分析研究,共同交流和討論后,對推薦的一島兩側方案表示高度認可,并對推薦方案的緊急疏散設計、出入口設計、公交樞紐一體化開發(fā)等提出具體優(yōu)化建議。優(yōu)化后的一島兩側方案較常規(guī)島島換乘方案客流流線交叉少,換乘通過能力強,可實現臺—臺自動扶梯換乘,進出站距離均衡,且建筑空間更加通透、指向明確,與公交樞紐無縫銜接,提高了地鐵網絡運營效益,并且車站設計兼顧與周邊地塊一體化開發(fā),發(fā)揮了軌道交通對城市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