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小義身上,我們領略到了慈善的力量,他的名字,已成為我市慈善領域的一顆璀璨明珠。在他的影響與帶動下,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紛紛投身慈善事業(yè),讓正義與善良在世間傳遞。正因如此,他的家庭被評為2022年太原市“文明家庭”。
種子萌生
今年64歲的張小義,清徐縣徐溝人,性情豪爽,投身公益長達14年。
2010年,張小義因一篇文章與慈善結(jié)緣。文中貧困家庭兒童失學的困境,令他久久難以釋懷。隨后,他通過省紅十字會結(jié)識了寧武縣8歲孤兒蘇玉霞,并由此走上了資助貧困兒童上學的慈善之路。那時,張小義家中還有未還完的購房貸款,日子過得緊巴巴,但他每年捐助蘇玉霞的費用從未耽擱過。
在幫扶蘇玉霞的過程中,他對山區(qū)一些兒童的生活境況產(chǎn)生了更深刻的認知。2014年,他發(fā)起組建山西陽光益佳愛心總隊,團結(jié)了更多愛心人士為婁煩、神池等山區(qū)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幫助。
張小義做公益的同時,自身也非常努力。他由做暖氣片、瓷磚的企業(yè)銷售員,最終當上企業(yè)的辦公室主任。隨著工作圈子擴大,他的愛心之舉也吸引了更多人關注。
全家助力
“有抽煙喝酒的錢,不如去幫助別人?!睆埿×x始終銘記母親的這句教導,他十分自律,也要求兒子不抽煙不喝酒,將心思放在每一個微小的善舉上。
張小義的行善之舉聲名遠揚,子女教育也備受贊揚。一家四口經(jīng)年積累的好人緣、好名聲,有目共睹。
兒女受其影響,都心地善良。女兒“認領”了婁煩一名孤兒,資助其上學;兒子對他的工作堅定支持,經(jīng)常免費為下鄉(xiāng)慰問的團隊車輛加滿油;妻子楊雅花對他的善行推崇備至,將他獲得的榮譽證書擺在家里的桌子上。
張小義最早單獨資助的蘇玉霞,之后考上忻州師范學院五寨分院。放暑假時,張小義和妻子經(jīng)常邀她到家做客。畢業(yè)后的蘇玉霞又在張小義的幫助下,在太原一家幼兒園參加了工作,步入人生新階段。
發(fā)展義工
張小義張開雙臂,給予需要幫助的人溫暖與希望,不斷感染著身邊的人加入陽光益佳愛心總隊。自2014年組建團隊至今,該隊已發(fā)展至1100余人,成員不僅有山西的,還有來自云南、浙江等地的愛心人士。多年來,作為團隊創(chuàng)始人,張小義帶動愛心人士幫助了2100多名貧困學生,共計捐贈愛心資金430余萬元,學習用品、生活用具、衣物、食物等不計其數(shù)。
山西陽光益佳愛心總隊的資助幫扶宗旨是“籌集社會資金,聚集民間力量,幫扶貧困學生,共建愛心校園”。張小義積極與各地紅十字會和地方政府及愛心校企接洽,依據(jù)實際情況確定資助方案,每年為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生提供3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助學資金,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資助方式,幫助孩子實現(xiàn)上學夢想。為幫助山區(qū)學生畢業(yè)后順利融入社會,他的團隊還與太原一家技工學校建立長期合作,讓貧困學生學習一技之長,報效社會。
在總隊的工作室,張小義和同伴的愛心足跡被認真記錄在他們的工作日志上,他們的愛心和行動通過一張張展板和一幅幅圖片生動再現(xiàn)。多年來,他們不只幫扶貧困學生,還在助老敬老、關心災區(qū)、幫山區(qū)推廣滯銷農(nóng)產(chǎn)品等公益活動方面積極作為。
在張小義及其家人和團隊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善良的光芒,也感受到了愛的傳遞。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