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醫(yī)護人員的眼里,陳慧琴是風一樣的女子,干活速度快,走路速度快,就連說話語速也像打機關槍。但是,深知她品性的同事,卻對這樣的她異常喜歡,因為她有一副熱心腸。閑暇時間,她前往養(yǎng)老院照顧老人;危險時刻,她挺身而出守護孩子;疫情來襲時,她不懼風險奮戰(zhàn)在一線。她用實實在在的付出,贏得了大家的贊揚。
前不久,市文明辦公布2021年太原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陳慧琴獲得“太原市學雷鋒最美志愿者”榮譽稱號。
危險來臨時 沖在最前面
陳慧琴所在的科室叫“其他傳染病科”,病人都是感染麻疹、水痘、猩紅熱、狂犬病的患者,可謂風險無處不在。
2013年夏天,一位狂犬病患者被家人送來醫(yī)治,經過一系列治療,病人情緒漸漸穩(wěn)定。當晚7時許,陳慧琴換好衣服下班。沒料到該患者突然暴躁不安,掙脫約束帶,自拔輸液器,在走廊大喊大叫。當時情況特別緊急,年輕護士不敢上前,科里收治的小患者嚇得滿眼驚恐??吹竭@一幕,陳慧琴一邊從科室里找來床單,一邊趕緊召集保安幫忙。瞅準狂犬病患者注意力分散的一瞬間,陳慧琴一個箭步沖上前去,將患者重新控制。
事后,有人提醒陳慧琴,她的臉上有血跡,陳慧琴照鏡子發(fā)現(xiàn),自己臉上和衣服上血跡斑斑。原來,由于事發(fā)突然,她根本沒來得及穿防護服,在與患者拉扯過程中,對方身上的血跡污染了她的面部和衣服。想到病毒可能通過眼睛黏膜、口腔黏膜進入體內,陳慧琴腳底發(fā)涼,趕緊注射狂犬疫苗。
得他人贊嘆 內心暖洋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陳慧琴第一時間寫下請戰(zhàn)書,時刻準備奔赴抗疫一線。當年3月底,她被抽調至市中心醫(yī)院汾東院區(qū),開展國際航班經停太原入境發(fā)熱旅客的排查和診療工作。
為筑起疫情防控保障線,保護太原市民安全,陳慧琴打起十二分精神,迅速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她和同事們一刻也不敢放松,像個陀螺一樣忙得團團轉,不是一遍遍盯著運行的機器,就是跑前跑后服務被隔離的旅客。
令陳慧琴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南方老奶奶。老人70多歲,沒有子女陪同。隔離期間,需要一天兩測體溫??墒?,面對這小小的溫度計,老人犯了難?!肮媚?,你幫我看看……”老人拿著溫度計,找到陳慧琴尋求幫助。剛開始時,陳慧琴認為老人是眼花,看不清上面的計量單位。兩次接觸后她才發(fā)現(xiàn),老人不會使用溫度計。了解該情況后,此后隔離的14天里,陳慧琴總是準時出現(xiàn)在老人房門前,幫助測量溫度。對此,老人十分滿意,逢人就夸陳慧琴,“這回隔離多虧了這位姑娘。”
兩個月沒有回家,每天穿著憋悶的防護服,但是陳慧琴表示,老人的評價像暖陽,自己心里暖暖的。
常年開展公益 她樂在其中
除工作盡心盡責,陳慧琴還是一個熱心公益的人。2017年,她加入山西省紅十字護理志愿服務隊南丁格爾志愿服務分隊,多次參加醫(yī)院組織的“心手相依”紅十字護理和南丁格爾志愿者服務,為衛(wèi)生知識普及貢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
在學校,她走上講臺為學生講“七步洗手法”,引導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在社區(qū),她到文化廣場,為老人們講解海姆立克急救法,讓大家在應對緊急狀況時不慌亂、有方法。在養(yǎng)老院,她為老人們揉肩推背,傳授養(yǎng)生知識,深受大家喜愛。
家住萬科藍山的劉美華老人說:“醫(yī)護知識很有用,小陳經常講,大家也愿意聽,在她的傳授下,我們這里的老人都掌握了一些急救技能?!?/p>
從2017年至今,陳慧琴已參加志愿服務1010個小時。她說,南丁格爾提倡“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無私奉獻”精神,既然自己選擇了醫(yī)護行業(yè),即便路途再坎坷,也會砥礪前行,“我雖微小,也是溫暖,我愿成為一支蠟燭,在燃燒與奉獻中實現(xiàn)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