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四大發(fā)明外,你還知道我國古代哪些發(fā)明呢?11月19日,在沙河街小學第四屆校園科技節(jié)上,一項學習古代發(fā)明的活動,讓小學生們大開眼界。
“算盤的雛形來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算板,幾千年來,除了是標準的計算工具外,還被古人賦予多種含義……”在算盤制作現(xiàn)場,學生們聆聽著算盤的“前世今生”,不僅對這個不常見的“計算器”有了新的認識,還在老師的帶領下親手制作,其樂無窮。在皮紙制作現(xiàn)場,學生們小心翼翼將漂亮的樹葉擺放在一張?zhí)厥獾募埳希蠋熯呏笇W生邊告訴他們:“我們今天體驗的是花草箋制作,其主要原料是古法造紙,它是沿用《天工開物》的描述,將樹皮經過整理、蒸煮、舂搗等七十多道工序的工藝流程,制作成的可保存百年以上的紙張。”看著擺放好樹葉的成品,不但可裝裱成掛畫,還可以用來寫字,學生們歡欣雀躍。
徽墨制作、湖筆制作、江南蠶花制作……學生們紛紛動手,體驗著一個個制作過程,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古人智慧的魅力。此活動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感受中國古代的輝煌成就,提升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將創(chuàng)新的種子植入學生心中。
(責編:鄢妮)